适老改造:老龄友好社区的重要实现路径

2020-12-29

伴随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住区老龄健康居住环境发展,解决既有住区高龄、失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的居住生活问题及老龄宜居环境建设,成为急需破解的社会问题。


本期,《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特邀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赞,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博士研究生付煜琪撰文,探讨适老改造中,老龄友好社区的重要实现路径,供业界人士思考、借鉴。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赞


住房不仅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生态和社会结构,是物理、生态与社会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住房通过其与人们生产、生活场所的自然联系,为人们构建了与社区和整个社会联系的平台,蕴含个体与群体属性、关系、实践和互动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住房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通过其本身及人们的社会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对老年人而言,住房及其所融合的物理、生态和社会环境意义更为重要。由于空闲时间增加以及身体机能下降导致的活动范围缩小,老年人对住房的依赖程度更高,也对生态环境更加敏感。同时,住房又承载了老年人生活经历的情感寄托,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实现老年人生活自主、保障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关键。此外,住房特有的区位属性在居民全生命周期中对健康、教育、就业等人力资本的积累造成影响,进而决定了人在老年时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质量的水平及其不平等程度,影响老年人的可支付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普遍认识到住房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982年,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通过的《维也纳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住房是老年人所有活动的中心,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任何国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2002年,第二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再次强调了住房对于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构建适应老龄化需求的住房和生活环境的迫切性。


中国老年人目前的住房状况值得忧虑,房龄普遍偏长,老年人生活不便。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国老年人居住的住房房龄普遍在30年~50年间,且全国仍约有2%的老年人的住房建于1949年以前。住房状况对老年人健康存在一定影响,随着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老年人对于住房的不满意程度大幅上升,身体非常健康或比较健康的老年人对住房不满意比例略高于50%,而不太健康的老年人中有73.2%对住房状况不满。


在提倡居家养老、打造“老龄友好城市”和“老龄友好社区”的背景下,通过适老改造,提升老年人普遍居住的老旧社区的住房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自主生活,是实现老龄友好社区的重要路径。


基于2011年~2013年对28个省、市、自治区,450个社区(村)中5437名60岁以上居民的调研数据,可以发现住房的物理属性和老年人自主活动能力、医疗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60岁~80岁的老年群体中,住房物理属性的综合质量和老年人的自主活动能力水平明显呈现正相关。从一个动态的视角来看,从2011年~2013年,处于良好住房环境中的老年人维持健康状态的概率最高,健康状态恶化的概率降低。


另外,良好的住房环境能够降低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增速:对于60岁~70岁、70岁~ 80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处于良好住房环境的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比处于较差住房环境的老年人慢23.17%、17.14%和12.6%。


目前,欧洲老龄化总体水平较高。预计到2050年,55岁及以上人口在欧盟国家中的比例将达到40.6%。欧洲各国均采取多种措施,将适老改造作为促进老龄友好社区构建的重要路径。


例如,丹麦要求老年人主动向所在区域的负责机构递交改造申请。老年人可以申请改造的项目包括房屋入口、玄关、卫生间和厨房改造等,总体上以方便老年人的生活为目标。为了节约资金,对于这些改造项目,政府一般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施工方法,申请者可以自行负担差价并进行相应的改造。


由于老年人的社会支出是各地财政的主要经济负担之一,德国通过法律确定了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的绑定关系——所有医疗保险的投保人均需要同时投保护理保险,适老改造的资金来源为护理保险。护理保险的给付根据需求的不同分为住院护理、代办护理、志愿者或家属护理培训、居住环境改善等。居住环境改善一般给付给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群体。而其中对于适老住宅的改造需要投保人申请,申请成功后的改造资金出自专款专用的保险资金池。住宅改造作为护理保险中的一个项目,在申请后需要专业机构出面审核改造的必要性。住宅改造的规范和施工流程都有详细的规范规定,因此其改造成果的质量较高。


荷兰也采取了类似的护理保险制度,并在适老改造工程完工之后,组织持续性回访和调查。


英国较早着手推动适老改造行业的发展。1988年,英国颁布了适老适残改造的实践指南,其中详细规定了住宅的物理属性指标和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在住房方面给予老年人基本权益保障。同时,英国注重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协作,采取立法手段支持适老改造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利用好资本力量,扩宽适老改造项目的融资渠道,推动适老改造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的老年群体普遍对于住房适老改造主观了解不够、需求不足。以北京市为例,根据2018年8月在北京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多数老年人认为家中不需要改造,近5成的老年人存在住房长时间未进行装修等情况。同时,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于室内安全、求助与报警设施的主观认知情况和实际室内配置情况也存在较大落差。对于“您认为避免老年人洗澡时跌倒,需要注意什么?”的多选问题,老年人回答“地面防滑”以及“浴室有扶手”的比例最高,分别占87.3%和72.2%。然而,老年人家中在浴室安装扶手的比例只有18.8%,浴室进行防滑处理的有75.9%。57.8%的老年人认为室内需要至少一台求救器,但调研结果显示,老年人家中没有求救器的比例高达94.6%。70.23%的老年人认为需要安装燃气报警器,但仅有29%的老年人家中有燃气报警器。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普遍对于住房改造存在顾虑,如住房改造的价格太高、装修材料不环保、产品质量不过关、对改造服务商不信任等都对于老年人参与适老改造的意愿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经济学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对老年人参与住房适老改造的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还包括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是否有跌倒经历等。增进老年人对适老改造的认识和了解,对于适老改造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适老改造既是构建老龄友好社区的主要挑战,也是构建老龄友好社区的重要途径。在推广适老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老年群体中推广适老改造理念,宣传适老改造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可支付能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适老改造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