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测是否具有跌倒风险?协和专家帮您支招,来跟着做一下~

2019-12-2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30%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15%的65岁以上老人发生跌倒两次以上,每年30余万人因跌倒致死。我国65岁的老年人已达1.5亿,每年约有4000万老人跌倒,40%~70%跌倒所引起的伤害需要进行医疗处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怕跌倒。跌倒的潜在危险不亚于心脏病、中风的发作,严重时候可能夺去生命。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康琳教授在CCTV-1综合频道《生活圈》栏目——《如何自测是否存在跌倒风险》中提到,跌倒会产生很多问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会造成行动、卧床、失能等。卧床后可能带来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问题。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成倍增加,在医学上常常把髋部骨折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跌倒风险呢?又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五次“坐立”测试



要点:

在地面防滑、光线充足条件下,双手交叉扶着肩膀,不依靠上肢力量,仅仅要下肢,连续从椅子上起立并且坐下,连续五次,从第一次起立到最后一次站立,记录时间。临界值为12秒,超过12秒,下肢肌肉力量可能存在问题。



五次起坐主要考察下肢肌肉力量。完成的速度体现下肢肌肉力量强弱。跌倒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的是全身肌肉功能情况。维持平衡很重要的是下肢肌肉功能,如果下肢肌肉力量不够,五次起坐时间慢,会有跌倒风险。肌肉功能一方面是维持平衡能力,另外一方面维持日常行走以及跑步功能。肌肉力量不够,平衡不好,行走以及运动功能下降,容易跌倒。



“三米折返走”



要点:

在地面防滑、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坐在椅子上。计时开始,从椅子上站起来,正常速度走到三米界线后转身回到起点。



三米折返是一个反应全身肌肉功能的指标,从起立、行走到转弯,一系列动作反映了全身肌肉的功能以及平衡状态。三米折返走是针对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进行的一项测试。可对人体肌肉情况进行综合判定。测试时候需要注意不能贪快,以正常步伐进行,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65岁以上人群,完成时间在12秒之内正常,超过12秒,跌倒风险会增高,需要引起警惕。




测量小腿腿围



要点:

用拇指以及食指环扣在小腿最粗的地方粗测小腿肌肉含量。还可以借用一把软尺更为直观的测量腿围,小腿垂直地面,测量最粗的地方。



自测小腿肌肉含量,用拇指以及食指环扣在小腿最粗的地方,不能扣住说明肌肉含量饱满,如果可以扣住,说明小腿过细。



也可以用软尺,测量时,小腿垂直地面,测量小腿最粗的地方。小腿围是一个客观反映下肢肌肉含量和功能的指标,主要反映肌肉含量。小腿周径粗细一定程度反映下肢肌肉含量。根据亚洲人群标准,如果男性<34cm,女性<33cm,认为腿围偏小。在临床使用31cm作为最低界值,<31cm,说明小腿太细,小腿肌肉量不够饱满,有跌倒风险。



康教授还提醒:

如果有特殊的病史,也会有更高的跌倒风险。老年人有很多慢性疾病,如肿瘤、慢性肺病、慢性心衰等消耗性疾病可引起人体肌肉含量不同程度丢失,引起肌肉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跌倒风险增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时,因认知障碍不能判断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科学锻炼,预防摔倒


预防跌倒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为科学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


方法一:

借助弹力带,一段系在椅子腿上,一段挽住自己小腿。如果膝关节有问题,可以完全不抬腿,让脚在不脱离地面的情况下,水平阻抗弹力带,做向前伸的动作,锻炼股四头肌。



弹力带绕在腿上打结,在弹力带的阻力下,平衡把腿向前伸缩。


方法二:

老年人跌倒的问题,还在于脚背屈不够灵活,走路容易拖地走,说明其实是胫前肌肉力量下降。可以将弹力带绕在前面椅子上同时绕在自己脚背上,做向后拉伸的动作,以锻炼小腿前侧的肌肉。



把弹力带绑在椅子上,套上脚面,用脚用力往回勾。


这两项运动简单实用,老年人平时在家看电视或休息时候都可以做一做,每天坚持做一次,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


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积极地开展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人跌倒所致伤害的严重程度。


说千遍,道万遍,最重要的是自身防范预防跌倒意识。重要的事要说三遍,预防最重要!预防最重要!预防最重要!